国研中心专家:房价大幅下滑 不是老百姓希望看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3-03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通胀有抬头之势,今年经济目标如何定调;楼市焦点逐步向热点周边城市转移,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通胀有抬头之势,今年经济目标如何定调;楼市焦点逐步向热点周边城市转移,楼市调控又如何分城施策?带着这些问题,凤凰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研究员,一一解答。

  物价确实有一定上涨压力

  记者:近日,国家统计发布了1月CPI、PPI的数据,均出现大幅上涨。您认为这种局面会持续吗?今年,存在“滞胀”风险吗?

  任兴洲:近段时间,CPI和PPI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趋势。就2017年1月份数据来看,CPI同比上涨2.5%,而过去几年,CPI涨幅多是在2%以下。PPI同比增幅从2016年9月份结束了54个月的负增长趋势,转负为正,并逐月上升,一直到2017年1月份达到了6.9%。

  CPI和PPI的大幅上涨又引发了对物价上涨的讨论和担忧,也进一步引发了“滞胀”的讨论。所谓滞胀,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增速是下滑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比较担心和可怕的事情,会带来很大的问题。经济下行,经济压力较大,就业等其他方面压力就也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通胀,那么对(行情603883,买入)的影响就更大。这些年来,由于经济处于换挡器,增速下降,但物价水平偏低,所以整个社会比较平稳。2017年要避免滞胀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应该说,物价确实有一定的上涨压力。比如CPI,由于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价格也随之上升。同时近段时间原材料和原材料也有所上升,尤其是黑色产品系列,如、钢铁等,这也会传导至居民价格。此外,从货币层面来看,近些年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宽松,长时期的宽松货币环境对物价的拉动作用也会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防止非常明显的滞胀趋势。当然,也不必惊慌,价格没有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条件、环境波动。只要CPI在理的区间就不必担忧。这几年,看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物价的预期控制在3%以下,到目前为止,仍未超过3%。2016年预期目标是控制在3%以下,全年来看维持在2%左右。虽然增长速度减慢,保持6点几的增速,我认为3%以下的目标是可控的。

  一方面我们要理性看待当前的物价上涨,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物价进一步上涨。如何避免或控制不出现非常明显的滞胀呢?首先,要从经济方面做文章,要调整结构,把僵尸企业或者不能提供有效供给的企业实现退出,让有发展前景的和市场成长性非常好的产业发展壮大,产生新的活力,提供有效的供给。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产业发展。

  另外要降低成本,这也是供给侧改革里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成本降下来了,价格自然就控制了。降成本包括降低企业的税费成本,比如营改增;同时也要降低制度性成本,解决体制方面的束缚问题,在体制机制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挖掘人口红利,充分释放劳动力,进而降低劳动力成本等。

  另外一方面,要管理好货币的闸门,控制好总量的同时让它通过理的疏通渠道流入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创新型的实体经济。

  僵尸企业僵而不死 因为有人供着

  记者:自去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开展以来,去产能“队伍”逐渐扩容,近期如水泥玻璃行业抓向督查启动,粮食领域也开始着力去产能和库存。您认为,近期去产能扩容还将在哪些领域迅速开展起来?造成“过剩产能”的原因是什么?

  任兴洲:去年去产能的重点可能是煤炭和钢铁。今年可能扩大到水泥、玻璃等长期产能比较大的产业。当然还有(行情000061,买入),比如玉米。自2008年开始实行了八年的临时收储制度,临时收储制度使得玉米在供需之间积累了矛盾,截至2016年7月末,我国玉米库存将达到2.6亿吨,接近粮食总库存的一半。市场一波动,政府就会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由于它有稳定的收益,原来不适种玉米的也开始种植,玉米种植量越来越大。同时,政府收购后还要花费保证它的长期储存。这样不仅使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也削弱了市场经济的作用。同时,由于运作成本比较高,也提高了下游用玉米进行加工产品的企业的成本。

  去年开始,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新机制。这是去库存的关键举措,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生产方根据市场变化来选择调整。同时开始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缩减玉米种植面积,部决定今年力争减少1000万亩。

  2017年农业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方面,要从机制方面做改变,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虽然很多国家的都有政府相关的补贴政策等等,但是政府不可能一直“兜底”。其实,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也可以发挥它的作用。比如去年玉米粮食收储制度的改革,实际上是市场机制加政府补贴的方式。

  包括其它的产能过剩行业,也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改革,让市场来配置资源,解决去产能和去库存的问题,防止过去非市场化的方式导致资源的错配,这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您认为过剩产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任兴洲:产能为什么这么多?为什么没有调整?肯定是有人给它输血。所谓僵尸企业,就是僵而不死,为什么?因为有人供着。充分竞争和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端行业没有人给它供需,只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记者:之前张维迎和林毅夫老师就“产业政策”进行争论,两位学者对政府在市场中应扮演的角色意见相左。您怎么看待“产业政策”的?

  任兴洲:关于“产业政策”,我认为要分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看。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政策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当我们的市场机制还未形成,没有发挥作用到时候,产业政策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此外,产业政策还有分行业来看,其实,很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有产业政策的,只不过它的产业政策通过很多规则建立起来的。而有些行业没有相关产业政策,就应该让其充分竞争,但有些也不同,比如基础建设方面。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建立,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增强,市场规则的完善,可能有些产业政策的作用就会逐步淡化。

  所以,要分行业和分发展阶段,看市场机制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国家也是这样,“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为什么?事实上,市场机制不是一放就可以自然形成的,它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和破题,建立一种新的市场机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去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朝着建立符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去发展。相信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有一些原来以政府主导的,这样的机制可能逐步逐步的会弱化。但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在国外也不是充分竞争的,叫有序竞争或者寡头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按照行业特点制定规则,保持有序和有效竞争。

  记者:那您怎么看中国具有垄断性质的国企的存在呢?有专家认为,垄断性质国企的高利润导致经济成本上升,您怎么看?

  任兴洲:实际上,这些年通过改革,不断打破垄断。因为垄断带来的是竞争不充分,带来效率低下,甚至寻租问题。但有些行业相对垄断性是天然的,因为其需要的资本、管理和运营能力太强,这就需要制定规则来规范运营。同时尽可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些环节适竞争,就应该放开。比如电力改革,在输电方面不可能人人稿一个电网,但在发用电环节可以放开。

  房价大幅下滑 也不希望看到

  记者:近期,多个地方两会定调2017年楼市思路,把握严调控和稳市场、防止“大涨大跌”。此前高层会议也提到,确保房价环比不能涨。在这种大背景下,您觉得这种“紧”调控会持续多长时间?未来调控的大方向是什么?

  任兴洲:现在各个地方房地产市场处于稳定状态,这也是意料之中的。自去年930新政以后,20多个城市重启限购、限贷,同时采用“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分类调控”。从目前来看,政策发挥了作用,从1月数据来看,热点城市房环比基本止涨,春节期间成交量低迷。但我也不认为所有的城市楼市都是低迷,不能拿一个月数据做全局定调,因为每年春节楼市都相对平淡。

  总的来说,中央调控的初衷并不是让房价大幅下滑、让市场崩盘,而是希望它不要过快上涨,保持稳定,即使上涨也是小幅度上涨,过快下跌,也不是希望看到的,也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话来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是挤泡沫,而不是刺泡沫。

  2017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长效机制,让楼市“稳住”。这就要在供求上下功夫,根据不同地方的行情下不同的“药”,原来供不应求的扩大供给,供过于求的要建设供地面积等。

  记者:那么关于建立楼市成效机制,目前有什么进展?近期未看到具体文件或者政策出台。

  任兴洲:今年我估计会出台一些长效机制相关的措施。相关部门可能也会推出长效机制的相关措施。现在的楼市调控,和地方政府密切有关,全国不再一刀切了,各个城市情况不一样,长效机制应该怎么建立,可能各城有各自的特点。所以,第一是要建立法律和规则,法律规则体系制度,第二个针对不同城市情况有针对性的精准调控。

  记者:提到楼市,最近吵得比较火的是“部分央企未执行退房令”的这个事件,您怎么看? 任兴洲:实际上这个问题为什么议论这么大,是出于对“地王”的担忧,如果拿地成本越高,房价自然越高。从一些数据来看,由于融资能力和条件差别导致举牌的底气不一样,可能最后拿地的房企央企比重大一些。

  一方面应该对市场进行规范,让市场公平竞争,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来拍地。第二,遏制地王的一个有效措施在规范融资方面得下功夫。比如,近期私募基金禁投16城普通住宅项目等措施,规范房企资金来源和资金的融资方式,让市场更加理性,拿地举牌也更加理性。同时土地出让可能需要调整和改革,存在供需失衡问题,供方只有政府一方,而有大量的需求方,所以一有地容易“一拥而上”,造成地王。

  经济增速6.5%至6.7%适

  记者: 两会即将召开,在去年两会中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当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那么,您认为今年目标区间为多少?

  任兴洲:我认为在6.5%至6.7%是适的。因为首先我们正面临结构调整,基础还不是很牢固,不能把目标定得过高,让经济绷得很紧,要给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留出空间。

  但也不能太低,因为我们有目标,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和全面脱贫。如过没有一定的速度,压力可能比较大。所以既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又不能过高,使得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空间被压缩。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