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安:昔日盐碱地蜕变今朝丰收田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络 时间:2022-07-29
中新网白城7月28日电 (李丹) 盛夏,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稻田里鸟叫虫鸣,风景如画。谁能想到,这片绿的底色是斑白的盐碱地。 吉林西部地区盐碱地众多,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大安

  中新网白城7月28日电 (李丹) 盛夏,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稻田里鸟叫虫鸣,风景如画。谁能想到,这片绿的底色是斑白的盐碱地。

  吉林西部地区盐碱地众多,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大安市是盐碱地面积较大的地区。近年来,吉林省在探索盐碱地治理技术和路径上持续深耕,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入驻大安村落,改良试验,对症下药,昔日的不毛之地有了巨大变化。

  在大安,当地老百姓曾流传一句话:“碱地白花花,一年种一茬,小苗没几棵,秋后不收啥。”

  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孟宪东认为,盐碱地也能够产出好粮食。“盐碱地能产弱碱米,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效果。要在盐碱地上种出优质水稻,就得采取科学的改良方法。”

  孟宪东来到这片土地已有7年,他所在的团队采用淡化表层和熟化耕层的方法,对土壤添加改良剂、增施有机肥,再通过以水洗碱的办法,让盐碱地长出了粮食。“截至目前,我们改良了11.89万亩盐碱地,做到了当年改、当年种、当年稳产丰产。每亩地产粮800斤到1000斤,高产地块能够达到1100斤。”

无人机在稻田地作业。 李丹 摄

  无人机在稻田地作业。 李丹 摄

  孟宪东所在的海坨乡中科佰澳格霖公司水稻基地,也是大安市袁隆平院士耐盐碱水稻品种繁育基地,这里稻田成方连片,水渠纵横交错,地里配置了水位传感器、流量检测仪,用以精准灌溉。

  在中科佰澳现代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孟宪东通过操作智能平台就能实现农田管理。“我们自主研发的适合盐碱地监测和农业生产的智慧农业新农云系统,数据准确性很高,并且节约了人力,原来需要40个人看水阀放水,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平台操作,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等,办公室都可以操作。”

  近年来,孟宪东的团队先后实施了大安市牛心套保苇场土地整治项目、海坨乡三业村盐碱地治理智慧农业项目等十几个盐碱地治理项目。“项目投资额十几亿元,全部实现达产后,每年可增加水稻产量1.18亿斤。‘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再改良15万亩盐碱地。”孟宪东说。

  今年初,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在大安海坨乡互助村设立了盐碱地土壤改良试验示范基地,把盐碱地变成了“擂台”,引进11家盐碱地改良技术单位在此试验种植,每个单位承包一块地,在基础设施一致的条件下,用最后的产量和改良效果决定技术推广花落谁家。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